治疗小儿癫痫的中医病因是哪些?
治疗小儿癫痫的中医病因是哪些?治疗小儿癫痫病,很多患者都会考虑中医的治疗方法,毕竟中医博大精深,是我国的瑰宝,对于任何疾病中医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论与治疗方法,小儿癫痫病当然也不例外,我们都知道,中医与西医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那么中医是怎么治疗小儿癫痫的,怎么划分的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治疗小儿癫痫的中医病因是哪些?
中医学称癫痫为痫证。其病因病机与风、火、痰、瘀、虚和心、肝、脾、肾有关,若因七情不遂、气机不畅而致肝郁、肝郁克脾,脾虚生痰,痰迷清窍,痰可化热,热盛化火,火极生风。或因母胎惊恐而伤肾,遗传下代,幼岁即发病。或大脑损伤,血瘀心窍而发痫证。《古今医鉴》记载:夫痫者……原其所由,或为七情之气郁结……或受大惊恐神气不宁,或自幼受惊感触而成。痰迷清窍而神昏,风性动摇而抽搐、颤动,认为痰为痫祸之首,由痰聚气逆,风动而作,随痰散、气平、风熄而止,因痰浊聚散无常,以致痫发无定时,这是痫证的主要病理基础。
引起癫痫的风是指内风(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虚风动),主要是肝病变的一种表现(头晕目眩、四肢抽搐、肢麻、震颤、强直、猝然昏倒、口眼歪斜等),故风从内生,主要责之肝的功能失调,临床上称肝风内动,古人有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弦,皆属于肝之说。肝阳上亢生风为实证,肝阴不足生风为虚证。平肝熄风的治则也出于此。
致痫之火为内火,常由脏腑失调(偏盛偏衰)而成,阳盛者属实火,以心肝病变为主。肝火偏旺,火动生风,煎熬津液,结而为痰,风动痰升,阻塞心窍则昏仆、抽搐、吐涎。
瘀和虚也是发病的重要环节。病久痰留气滞,容易导致血瘀。颅脑外伤后而引发的痫证,因脑髓气血失调、窍络易被瘀阻、痰浊内生所致。《婴童百问》云:血滞心窍,邪气在心,积惊成痫。古有瘀痫之称。
癫痫的病因病机既有痰、风、火、瘀、的实证,又有先天不足、肝肾本虚、心脾亏损的虚证存在。癫痫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导致心血不足、肾气亏虚。临床辩证多有标实本虚、虚中夹实、先实后虚的表现。
总之,由于风、火、痰、瘀、虚的原因,致肝、脾、肾、心损伤,是癫痫的主要病理基础,而风阳痰浊、蒙闭心窍、流窜经络,则是造成癫痫发作的基本病理因素。
传统中医著作中,医学各家对癫痫病的分类驳杂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
(1)按病源分:也就是按照得病的原因对癫痫进行分类。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明代方贤的五分法。他在《奇效良方》一书中,把癫痫分为风痫、食痫、惊痫、痰痫、饮痫五类。种分法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2)按发作时发出的叫声分:持这种分法的代表人物是宋朝医师钱乙,他在《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根据发作时患者发出的叫声,把癫痫病分为五类:犬痫、羊痫、牛痫、鸡痫、猪痫。这种分法当然是不科学的,如果发作时不发出叫声,便不在五类之中了,可见分法不严谨。
(3)接五脏所属分:就是看患者发病源于哪一脏器,也就是说是哪些脏器病变而引起癫痫。这种分法应是从病理和症状这个角度考虑的。这种分法,明朝医家鲁伯嗣是代表。他把癫痫分为心痫、肝痫、肾痫、肺痫、脾痫五种,并附带说明了发作症状。他在《婴童百问》一书上解释了他的分法。面红、眼睛直、吐舌、咬牙、烦躁不安、气短的叫心痫;脸和嘴唇发青、眼睛向上看、手脚抽搐、腰背硬直的叫肝痫;脸发黑带有晦气、眼睛向上看、嘴里吐沫、身体僵直如尸的叫肾痫;脸白如土、眼睛发直、象受了惊吓似的跳动摇头、嘴里冒沫的叫肺痫;脸色发黄、眼睛发直、肚子胀、下泻、四肢僵硬的叫脾痫。把发作症状和病理结合起来给癫痫病分类,基本上可以从中医典籍上找到理论根据,也符合中医的临床观察经验,确实有独到之处。所以,后世医家也有人沿袭这种分法的思路,加以提炼,提出新的分法。
(4)按阴阳分:是癫痫分类中简洁的,只把癫痫分成阴痫、阳痫两类。阴痫属于虚寒症,患者体质虚弱,每次发作时间较长,发作周期也长。阳痫属于实热症,一般情况下患者体质比较强壮,每次发作时间较短,发作比较频繁。
治疗小儿癫痫的中医病因是哪些?以上就是这个问题的介绍,在您选择中医治疗小儿癫痫病的时候就应该多多的了解小儿癫痫中医治疗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做到清楚的知道小儿癫痫的病情,对于您护理小儿癫痫也是很有帮助的。